SPI、SSI、BISS 常见问题全解析

在工业自动化及众多电子设备领域,SPI、SSI、BISS 作为常用的数据输出方式,承担着设备间数据传输与通信的重要职责。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、相同点、不同点以及相关配置等问题,对于工程师们优化系统设计、保障设备稳定运行至关重要。下面,我们将为您全面解析 SPI、SSI、BISS 的常见问题。

一、工作原理大揭秘

SPI(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)采用主从模式进行通信。其引脚定义如下:

*CS(片选信号):当该信号被拉低时,编码器进入工作状态,使得 SPI 编码器可被通讯读取;读取完成后,CS 信号需拉高。

*CLK (时钟信号):作为一个振荡信号,CLK 精确告知接收端在何时对数据线上的信号进行采样,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。

*DO (数据信号):数据在每个时钟周期内一位一位地传输,常见的数据传输位数为 10 位或 12 位。

SSI(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)通信时,时钟信号可由主机或从机提供。数据在 CLK 的每个周期内一位一位地传输,当一个数据帧传输完成后,主机或从机可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帧,实现连续的数据传输。

BISS(Bidirectional 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)同样由主机提供时钟信号。在 CLK 的每个周期内,主机和从机相互交换数据位,并且其数据传输不仅包含常规数据帧,还可以涵盖控制命令,丰富了通信的功能性。

一、相同点剖析

尽管 SPI、SSI、BISS 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,但在以下几点上具有共性:

*数据采集:三者均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开始进行数据采集,保证了数据采集时刻的一致性。

*数据内容顺序:数据传输时均遵循高位在前,低位在后的顺序,便于接收端按统一规则解析数据。

*掉电记忆功能:这三种输出方式均具备掉电记忆特性,意味着在设备断电后,其相关配置及部分重要数据能够得以保存,待恢复供电时可迅速恢复至断电前的状态,保障了系统运行的连贯性。

三、不同点对比

SPI、SSI、BISS 在多个关键参数及特性上存在明显不同,具体如下:

常见问题SPISSIBISS
时钟1M 以下50k ~ 5M50k ~ 10M
数据格式10 + 6/12 + 6MT + ST3 + MT + ST + 2 + 6
时序图
多圈位计算2 的幂次方取大2 的幂次方取大
编码类型二进制二进制 / 格雷码二进制 / 格雷码
单稳态时间大于 500NS小于 20US小于 20US
是否差分信号
电平 /接口标准TTLRS422(两路差分)RS422(两路差分)
功能线置零,置中,切换方向置零,置中,切换方向
主站单片机PLC,单片机等PLC,单片机等
从站多个一个一个
供电DC5VDC5 ~ 24VDC5 ~ 24V

这些不同点决定了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,工程师们需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用。

SPI时序图

SSI时序图

BISS时序图

四、常用配置参数详解

在实际应用中,对 SPI、SSI、BISS 进行配置时,常涉及以下参数:

*编码类型:可选择二进制或格雷码,不同编码类型在数据传输的抗干扰性及误码处理等方面存在差异。

*传输率(时钟):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,需根据设备性能及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进行设置。

*帧长度(总帧长度):关系到一次传输的数据量大小,影响传输效率及数据完整性。

*单转步数(分辨率):体现了编码器对位置或角度测量的精度,分辨率越高,测量越精确。

*转数(圈数):对于多圈编码器,该参数用于记录设备转动的圈数。

五、配置界面展示

为了帮助用户更便捷地进行 SPI、SSI、BISS 相关设备的配置,众多厂商提供了直观的配置界面。例如:

*信捷 PLC

其配置界面简洁明了,用户可轻松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与调整。

*西门子 1500

具备功能丰富的配置界面,满足不同用户对复杂系统的配置需求。

*变频器:通过特定的配置界面,可实现对 SPI、SSI、BISS 在电机控制等方面的参数配置。

*elmo 驱动器:配置界面专为驱动器相关功能设计,方便用户进行精准配置。

六、公式计算

在实际应用中,常需根据编码器的编码值计算角度或长度,计算公式如下:

*角度:角度 = 编码值 * 360 / 分辨率,该公式可用于计算设备旋转的角度。

*长度:长度 = 编码值 * 轮周长 / 分辨率,适用于通过编码器测量直线运动的长度场景。

通过对 SPI、SSI、BISS 常见问题的全面解析,希望能为广大工程师及相关技术人员在设备选型、系统设计及日常运维中提供有力的参考,助力打造更高效、稳定的工业自动化及电子设备系统。

类似文章